青岛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
QINGDAO ASSOCI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
垃圾分类 看试点城市如何推进?
文章来源:青岛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阅读次数:153发布时间:2019年06月18日 11:01:17

一个时代有着一个时代的风采,一个社会有着一个社会的时尚。在中国,垃圾分类已成为新时尚。

近年来,我国加速推行垃圾分类制度,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到面、逐步启动、成效初显。早在2017年,国家发改委、住建部就发布《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》,确定46个重点城市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。截至目前,这些重点城市均已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投放、收集、运输和处理设施体系建设,多个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已初见成效。

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9部门近日印发通知,决定自2019年起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。一份清晰的“垃圾分类日程表”已经呈现在眼前:2019年起,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,到2020年年底46个重点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,2025年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。

时间表、路线图已明确,中国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按下了“快进键”,以垃圾分类引领的“绿色革命”转型也已在路上。厦门、深圳、宁波、上海、北京、杭州等部分先行先试的重点城市,在推进垃圾分类治理上又取得了一些创新经验,值得借鉴。

厦门:有形之手+市场无形之手+市民勤劳之手,形成“七个相结合”模式

在住建部对4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情况通报中,厦门牢牢占据榜首,走在全国前列。

“分”有制度,“抓”有力度,工作就少了难度。从2017年4月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以来,厦门通过政府有形之手、市场无形之手、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,努力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“厦门模式”,形成了“七个相结合”的重要经验。

坚持环保与人文相结合,持续深化文明城市建设。坚持把生活垃圾分类作为文明城市再创建再提升的重要抓手,从绿色环保、文明创建、人文宣传的角度,强化顶层设计、强化工作机制、强化目标考核等方式,持续深化文明城市建设。

坚持教育与立法相结合,筑牢垃圾分类工作基础。突出宣传教育和立法约束相结合,夯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思想基础、法制基础,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持续发展。

坚持政府与社会相结合,大力弘扬共同缔造精神。加强组织领导、深入发动、凝聚共识,以点带面、滚动发展,构建了“以法治为基础、政府推动、全民参与、城乡统筹、因地制宜”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格局。

坚持软件与硬件相结合,完善垃圾分类运作体系。坚持一手抓软件,统筹法律法规和配套的制度体系设计,一手抓硬件,加强项目建设,提升垃圾分类投放、收集、运输、处置各环节的处理能力,确保生活垃圾分类全程可控。

坚持节点与日常相结合,形成常态化长效化机制。抓重点攻难点、补短板强弱项,抓日常考评,抓执法监督,形成规范化、常态化的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机制。

坚持城市与农村相结合,推进垃圾分类全面覆盖。注重以城带乡、城乡一盘棋,采取定点收集与上门收集相结合的方式,推行“二级分类方式”“两桶分装、三级分拣模式”等分类方式,建立区、镇、村三级督导机制,形成“户分类、村保洁、镇收集、区转运、市处理”的城乡一体分类模式。

坚持人力与科技相结合,推动新技术新业态发展。把人和环境作为统一的整体进行谋划,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努力的方向进行决策,加强科技创新,促进新兴产业发展,有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。

目前,厦门市垃圾分类居民参与率达93.6%、准确率达70%。

上海:系统工程系统推进,“软引导”+“硬约束”

7月1日《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》将正式实施。推行20多年后,上海率先将“垃圾分类”纳入法治框架。《条例》规定,个人如果混合投放垃圾,最高可罚200元;单位混装混运,最高可罚5万元。

今年以来,上海市城管执法系统加大生活垃圾分类执法检查力度,从源头上抓生活垃圾分类投放、分类驳运。截至5月,全市城管执法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近3万人次,开展执法检查8860次,共依法查处生活垃圾分类案件642起,处罚金额27.5万元。

今年年初,上海发起垃圾分类“攻坚战”,目标是硬件设施要做到国内领先、世界一流,软件管理要做到统筹高效、运转顺畅,瞄准“回收利用率更高、填埋比重最低”的方向不断努力。

上海发布方案,提出到2020年底,要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、分类收集、分类运输、分类处理的全程分类体系。

上海对垃圾怎么分类、谁来管作出了明确规定。怎么分类?“四分法”,可回收物、有害垃圾、湿垃圾和干垃圾四种。谁来管?建立健全“两级政府、三级管理、四级落实”的生活垃圾分类责任体系,落实属地政府、区域管理职责;完善各级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,细化各部门、区政府的责任分工,量化工作目标和任务指标,具体责任到人。

上海正在编织一张绵密的网。在源头减量、宣传教育、社会氛围营造等的“软引导”和执法监督的“硬约束”两方面双管齐下,既做好社会共治“大协同”、媒体宣传“大氛围”和教育培训“大推动”,又严格行业监督、鼓励社会监督、强化系列执法,引逼结合,推动社会各界和市民群众形成人人知晓、人人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良好局面。

深圳:建立“三大体系”,做好“两篇文章”

作为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,深圳一直积极探索,力求形成中国垃圾分类的深圳模式。目前,深圳正着力建立垃圾分类的“三大体系”,做好“两篇文章”,走出一条具有深圳特色的垃圾分类创新之路,努力为中国的垃圾分类提供深圳经验、深圳样本。

“三大体系”:分流分类、宣传督导、压实责任

为破解垃圾分类难题,深圳坚持社会化和专业化相结合的双轨战略,推进“三大体系”建设。

什么是“三大体系”?一是健全完善八大类垃圾分流分类收运处理体系,做实做细,不断完善。为打通资源类垃圾回收渠道和机制,通过专业化分流处理手段最大限度为末端焚烧与填埋“减负”。2015年起,深圳在全国率先建立起生活垃圾大分流处理体系。即从垃圾中分流出大件垃圾、餐厨垃圾、有害垃圾、绿化垃圾、果蔬垃圾、废旧织物、年花年桔、玻金塑纸等八大类,实施大分流处理,通过专业化分流处理手段最大限度为末端焚烧与填埋“减负”。

二是建立垃圾分类宣传督导体系,包括宣传发动、蒲公英计划、公益组织参与等,建立了垃圾分类督导员、推广大使、志愿讲师等几支队伍,引导带动全社会参与,其中督导是目前开展垃圾分类的重点。深圳还形成了“楼层撤桶+定时定点督导”的住宅区垃圾分类2.0版本,即小区楼层不设垃圾桶,垃圾投放点有专业义工对居民分类及投放情况进行督导;搭建了四种督导模式:党员先锋示范督导模式、“社工+义工”的“双工”联动督导模式、社区自治的督导模式、以物业为主导的督导模式。

三是构建责任体系,落实物业管理企业、集贸市场、餐饮企业、机关企事业单位、分类回收处理企业以及区、街、社区各级主体责任。

“两篇文章”:算好减量账,不断提高居民参与率

一是算好减量账,把辖区八大分流分类处理体系的账算好算清,对于分流分类垃圾要全量处理、应收尽收,充分评价分类效果;二是算好参与账,不断提升单位、学校、物业小区居民参与率,参与率高了,分类分流量自然也会增加。

杭州:垃圾“三化四分”,打造最美永续“城市出口”

近年来,杭州紧扣“分类减量”主题,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投放、分类收运、

分类利用和分类处置,促进垃圾减量化、资源化和无害化,破解垃圾分类难题。

“绿车绿桶、黄桶黄车”,垃圾分类运输。为有效解决生活垃圾集疏运难题,杭州自2009年9月25日起开展清洁直运工作,形成了桶车直运、车车直运、直运替代、以车代机、厢车对接5种清洁直运作业模式;实施五定五公开(定点、定时、定次、定类、定向,公开垃圾桶数量、公开收集清运时间、公开日清运频次、公开投诉电话、公开责任人)服务监管模式。当前,杭州市的垃圾终端清运系统无论在车辆外观、车辆设备先进性、标准化分类清运均已经走在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前列。

当前国内各大城市在落实分类运输时都遇到了可能被市民认为是“混收混运”的难题。去年4月,杭州按照“按类收集、按色收运、专车专运”原则,在国内率先推出了以“绿车绿桶、黄桶黄车”为标志的杭州标准化分类清运体系,从而提高杭州垃圾分类运输的视觉识别度,方便市民对公司垃圾分类清运工作实施监督。近期,又全面升级垃圾车GPS及视频监控信息化管理系统,进一步提升管控能力。

垃圾围城,文化解围。杭州外延扩张“跟着垃圾去旅游”环境教育旅游线。2011年4月推出了中国首条生活垃圾处理“集、疏、运、填、复、用、观”环境教育旅游线——跟着垃圾去旅游,让市民亲身感受我们日常生活垃圾从前端收集、清洁直运到垃圾分类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整个流程,至今共接待社会各界人士逾20万人。做深内涵用“垃圾与文化”推动市民心灵减量,致力于营造社会共治氛围,推动社会共治模式。

来源:青岛全搜索


青岛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
地址: 青岛市市南区延安一路75号 电话: 0532 - 82861720 82965290 传真: 0532 - 82965290
青岛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版权所有 @ 2021
鲁公网安备 37020202000287号 网站备案/许可证号: 鲁ICP备13017239号-1